104年至109年產業用地需求高達2211公頃,若台灣產業要保有對外競爭力,平均每年需新增逾300公頃土地,才能維持台灣經濟動能。
為解決廠商投資找不到適合土地的問題,行政院104年1月8日核定「產業用地政策革新方案」,從「活化既有土地」及「增設適地性用地」兩大主軸著手。
活化既有土地部分,經濟部採取多管齊下的控管方式,去年第1季採提高閒置土地持有成本(按實課徵地價稅、房屋稅)及增加短期買賣土地交易成本(課徵奢侈稅、土地增值稅);第2季則全面啟動金融管制措施,導入銀行對閒置土地限縮貸款成數及提高貸款利率;第3季針對工業局轄管園區閒置土地加5倍課徵一般公共設施維護費。
值得注意的是,經濟部自去年第4季至今,進行產業創新條例修法,針對閒置土地,政府將以合理價格強制買回,並加徵土地增值稅,促使廠商釋出閒置土地。
增設適地性用地部分,經濟部除了推動國營事業參與合作開發外,經濟部官員表示,目前正進行產創條例修法工作,相關修法草案近期將送行政院,研擬讓提供土地單位享有土地相關租稅優惠,但因為財政部還有不同意見,因此還未定案。
工業局表示,原先全國閒置產業用地面積812.4公頃,經媒合後,截至今年2月止,已降至689.7公頃,估計透過釋出閒置土地帶動廠商新增投資約1568億元、提升產業年產值約1467億元,創造就業機會約1萬367人。
不過,根據經濟部調查,104年至109年國內產業用地需求高達2211公頃,以中部地區缺口最大,未來除了設法媒合閒置土地外,還需在109年前開設更多產業用地,才能符合廠商所需。
官員估計,台灣產業若要保有對外競爭力,未來平均每年需新增逾300公頃土地,才能維持台灣經濟動能。
文章來源:中央通訊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