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於台北士林區的燕京大樓的大門,未來改造後將保持原來結構,但外觀煥然一新。(十禾設計提供)
台南大地震後,政府規畫全台老屋健檢,由於都更曠日廢時,有些老房子經過維修整建,可以較低成本煥然一新。但是老屋整修過程中,不僅住戶要溝通,巷弄文化也要保留,市場服務不再是一成不變,除了安排住戶上課、監工報告天天上網,還要當起住戶的「報馬仔」。
取得荷蘭貝拉赫建築學院建築與都市碩士的吳聲明,回台後迷上台北老房子所建構的巷弄之美,其工作團隊「十禾設計」,隱身在大稻埕老街─迪化街北巷,當起老房子醫師,投入老屋改造。
「老屋不是死了,只是病了。」吳聲明說,無論是都更或是整建,都是要讓城市繼續活下去,藉由改造,不僅快、有效率、保留巷弄紋理,還可讓居民成立管委會監督自己的房子。
他認為,老屋整建須具備幾個條件,一是鄰居可以互相溝通、二是拉皮讓房子變漂亮、三是加電梯;但老屋改造核心就是結構補強,讓房子變得更健康,變漂亮只是附加價。另外,現在的普世價值就是節能,就是要讓改建後的房子提升性能。
獲得第一屆台灣「ADA新銳建築獎」與台北市「2012老屋新生大獎」的喆霖公寓是吳聲明的作品。他手中有一套「老屋整建策略」,以今年即將整修完成的天母燕京大樓整建案為例,「大樓有14戶,光是與住戶溝通,就開了2年的會。」
很多住戶不了解財務分配,他就找專人講解,協助如何區分公費還是私費,都要幫住戶訂得很清楚;此外,還安排專業課程,如找專業結構技師上課,住戶上課後就會知道,補強哪裡是有意義的,可以自行決定哪種補強方式。他強調,「大多業主都會相信工程方,但是我們住戶大多相信我們,因為,我們會幫他們爭取權利,跟工程方保持監督關係。」
吳聲明指出,當初走的是發包流程,各方都可推薦認為好的廠商,他會把所有人的報價列得一清二楚由住戶比較,他再寫評估表給住戶,日後監造,去工地看到什麼都拍照,以網路群組方式發給住戶,住戶隨時都會看到第一手資料。結案後,住戶都會收到一本厚厚的監造報告。
吳聲明不諱言,剛開始溝通時,確實惹來住戶不少質疑,「這建築師那麼年輕,會不會惡搞?」他說,「當初我們也是比圖,若沒這些服務,單比價錢,我們一定選不上。」
燕京大樓住戶王太太,看到自己的「起家厝」終於可以開始動工,難掩激動。她說,這裡住戶有一半都是20~30年的持有者,房子擁有大家最美好的歲月,捨不得拆掉重建,整建維修,讓他們還能保有那些記憶。
她也承認,整修過程確實不容易,住戶意見很多,多虧吳聲明有心,一戶戶溝通,態度誠懇,所有安排都是為住戶著想,終於取得大家信任,不過完工後,還有一段路要走,但至少住戶很開心,彼此打破鴻溝,跨前一步。
文章來源:中時電子報
按 下 列 按 鈕,分 享 文 章 給 好友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