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控業者反映現行住宅放款風險權數100%及45%規定,比國際間一律35%嚴格,一旦鬆綁,銀行可承作業務增加,也減少增資壓力,對房市及金融股將是一大利多。
以目前購置住宅貸款規模有6兆元來看,單是將自用住宅放款風險權數從45%降至35%,銀行承作的放款業務量就可多出數千億元;風險權數攸關銀行計提資本多寡,銀行資本成本降低後,也會適度反映調降放款利率。
根據現行規定,銀行辦理住宅放款,計算資本適足率時,主要是依自用、非自用,分別適用45%、100%的風險權數。
金管會上周與金控董事長座談時,多家金控均提到住宅放款風險權數規定問題,除台灣金控建議「以房養老」的住宅貸款一律適用45%外,還有金控業者建議,自用住宅放款風險權數從現行45%降至35%。
也有金控建議比照國際作法,住宅放款不分自用、非自用,一律降為35%。
金管會銀行局長詹庭禎表示,對於業者的建議內容,銀行局都會來評估,思考看看。至於可能採取的建議內容,包括僅將自用住宅放款45%降至35%,或所有住宅放款一律降為35%等。
銀行業者表示,有些無擔保品的消費性放款,計算資本適足率的風險權數是75%,竟然比有擔保品的非自用住宅放款100%還低,這樣的邏輯很奇怪,實在有必要檢討。
業者指出,過去幾年因房市走多頭,金管會為配合政府打炒房政策,陸續從嚴規範銀行辦理住宅放款的風險權數,過去非自用住宅放款的風險權數是45%,2011年5月才提高到100%。
金管會並規定,要適用風險權數45%的自用住宅,只能「一人一宅」,且要求銀行透過聯徵中心歸戶資料,落實這項規定,相關風險權數的從嚴規範,導致銀行資本成本提高,紛紛提高利率因應,幾年下來也有效控管不動產授信業務。
接軌國際 別再自我設限
國內對住宅放款計提資本的風險權數規定,比國際間嚴格,國內銀行資本適足率在國際上已屬偏低,在計算資本適足率規定上,實無需再自我設限,應儘量與國際接軌。
台灣的銀行業資本適足率均符合新版巴塞爾協定標準,但跟鄰近的香港、新加坡及韓國等相比,仍相差二、三個百分點,國際信評機構也常提到,國內銀行資本適足率偏低現象。
銀行必須強化資本,才有足夠的風險承擔能力,國內銀行也應設法提高資本適足率,才能拓展更多的業務,但對於住宅放款計提資本的風險權數這件事,銀行抱怨也不是全然沒有道理。
國際間對於住宅放款風險權數一律訂為35%,但國內非自用住宅放款的風險權數高達100%,自用住宅放款的風險權數也有45%,國內現行住宅放款風險權數規定,確實比國際間嚴格。
過去非自用住宅放款風險權數也是45%,2011年5月為配合政府打炒房政策,才提高到100%。
每當國際信評機構質疑台灣的銀行業資本適足率偏低時,銀行業者跟監理機關都得再三說明,台灣的住宅放款風險權數是「超國際標準」。
強化銀行風險承擔能力的方式有很多,除了風險權數外,是否還有其他更好方式,例如比照鄰近國家提高呆帳準備比率等,主管機關可以再多加思索。
閱報秘書/風險權數
風險權數是指銀行在計算資本適足率時,決定銀行須計提多少資本的標準。風險愈高的授信業務,風險權數也愈高,銀行就必須計提更多的資本,才足以承擔可能的風險;資本計提愈多,銀行可能面臨的增資壓力也就愈大。
例如銀行對一般民營企業放款,風險權數可能達100%;政府放款因風險相當低,風險權數多為0。至於住宅放款,計算風險權數的方式,現行規定主要分自用、非自用兩種,風險權數分別是45%、100%。
文章來源:ud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