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前的震災,震碎了無數家庭,在一連數天的辛勞搶救工作告一段落後,接著就是漫漫修補、復原家園之路了。
報載準總統蔡英文曾指示,要針對八十六年法規修正前設計興建的老舊建築物,進行全面健檢,尤其優先處理供公眾使用的建築物,以保障公共安全。
另一方面,國民黨團日前則是強調將優先推動防災三法,並即刻開始健檢屋齡六十年以上的老屋。企圖依年限輕重緩急排出優先順序,以耐震係數差、居住人數多的建物為優先,協助民眾展開老屋健檢、修繕補強或拆除改建之路。
然而,身為普通人的老百姓,除了消極等待中央與地方政府政策恩澤外,只擁有唯一棲身之處的房屋,面對這麼多的安全疑慮,又應該如何自處呢?
民眾可運用內政部或地方政府「老屋健檢計畫」,申請結構耐震安全初評的每棟約八千元至數萬元不等的補助款。爾後若經評估需要進一步詳評,則內政部擬再予以補助詳評費用的四十五%,每棟最高三十萬元的評估費用,幫助民眾釐清住家建築結構安全。
倘若申請者為新北市居民,還可考慮併同耐震補強評估費用與結構補強工程款,改選擇申請地方政府提供的「都市更新整建維護」補助,計畫經核准後可得到最高一千萬元的補助款(補助款最高七十五%)。
若最終不幸經初評或詳評被歸為紅單(結構危險)建築者,民眾便可考慮透過「簡易都更」循較簡便程序取得十五%至二十%的容積獎勵,以利進行重建、再造美好家園。
另一方面,某些即便得到十五%至二十%容積獎勵仍屬改建困難社區者,則可循一般「都市更新」流程爭取最高五十%容積獎勵,在基於協助災後重建精神下,政府與委員會審議多會儘量予以協助,希冀能促成民眾儘早換得新家、安居樂業。
大自然時不時就會給予台灣政府與人民挑戰!歷一次次災害經驗後,也逐步促使政府建構出相對應的政策與方案。若政府能夠再加把勁推廣宣傳,激勵民眾化被動為積極主動申請,則在政府的傾力協助下,人民或能早日走出震災的傷害與哀愁,恢復應有的平靜生活。
文章來源:自由時報